Wednesday, July 11, 2012

黛玉葬花:生命意识的醒觉


读《红楼梦》有感
黛玉葬花——生命意识的醒觉

读《红楼梦》期间,那淡淡的哀伤情感藏在心中久久不散。

这种哀伤的色彩来自于小说灵魂人物——林黛玉的命运。她是现实世界的失败者,父母早逝,孤独无依,被迫寄人篱下,性格敏感多疑,体弱多病,爱情不顺心如意,但她却是理想主义的化身精神层面上的胜利者,内心充满智慧,自爱独立,洁身自好,不与恶劣环境下的俗人同流合污

小说中让我感动,留下深刻影响的一幕是黛玉葬花。这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的举动,唯有发生在痴情的黛玉身上方能为世人所理解。葬花这行为也让黛玉与花脱离不了关系,这可能与她是绛珠仙草转世有关。她天生喜散不喜聚,她想人有聚有散,聚时欢乐,散时冷清,那不如不聚的好;就像花开始令人爱慕,枯萎调谢时却充满惆怅,那花还是不开的好,因此一见花飞花谢,便感无奈。

黛玉的葬花吟是一首封建社会女子的悲歌,诗中落花代表生命的消亡,而花的命运即是黛玉的命运。花谢有再开的时候,但她逝去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,面对惨淡的人生,其实她还不如落花,如今她为落花收葬,可又有谁会来安葬她老去的红颜呢?通过黛玉葬花到葬花吟的吟唱,她对青春、生命的留恋及其失去之后的感伤,反映出她的内心精神世界,和生命意识的觉醒。

这种生命意识的觉醒,可以理解为黛玉对待生活的态度,对生命状态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,她从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出生命的本质,重新探讨自身的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。

父母在世时,她如同盛开的花朵,如今寄身贾府,封建礼教使她成为即将消逝的落花,任人踩踏,她对百花凋残的悲悯,正是寄托着对自己身世命运的感叹。虽然常与大观园里的姐妹吟诗作赋,嬉闹取乐,赏月绘画,但还是无法得到情感上的安慰,眼前这些美好的景象如同虚设,实际上她是多么凄凉无助。相比之下,情敌宝钗的生活得心顺意,她的生活孤独无依。小说讽刺的葬花画面:一边是宝钗扑蝶,极其欢乐,一边是黛玉葬花,极度悲哀,一边是欢笑,一边是血泪,这辛酸泪一把把在黛玉心中流下,无人知晓无人解。

生活在封建社会风刀霜剑相逼的日子里,黛玉对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的愁怨无处可诉,但她有理想,想摆脱世界的罪恶,自由自在的活着。尽管受到长期的压迫,对命运的播弄感到无奈哀鸣,她仍不向封建正统势力妥协,不愿屈服于罪恶的现实,她决意要捍卫自己的尊严,固守最后的底线,对恶势力展开控诉和抗争,对自身的冰清玉洁有着坚定的执着,展现出其宝贵的人格魅力。一旦她察觉某些势力的行为,便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文字,无情的揭露和批判。她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,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,犀利的言词是她维护人格尊严的唯一武器。

大观园里,她自命清高,持才傲物,鄙视世俗的文人骨气使她的才华无人赏识。虽然她的自我存在价值无法实现,但她超脱世俗的才华远胜于大观园中的同侪,就连众人眼里博学多才的宝钗也要逊她三分。可这种尖酸刻薄且反叛的态度,又怎能让她在大观园里立足,又怎能像宝钗讨得封建家长和众人的欢心和宠爱呢?正是不能远离现状,又不甘心同流合污的生存状态,造就了她那致命的孤独,使生命永远得不到期望的归属。

西厢记的崔莺莺是敢于冲破封建追求自由爱情的贵族女性,牡丹亭的杜丽娘是敢于冲破禁欲主义的贵族女性,她们两人对生命的觉醒,给红楼梦里的失落贵族女性黛玉造成深刻的影响,使她回归真我,选择用生命来维护那本该属于自己的自由和贞洁。所以当美好的理想幻灭时,她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,她甘心为正义牺牲,也不愿丧失气节,苟且偷生。

质本洁来还洁去,强于污浊陷渠沟,是黛玉在葬花吟中的内心主要独白。既然她像朵花儿般带着美好的愿望来到世上,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探讨,要求自我实现,可当她一无收获时,就应该让她圣洁的离开,绝不能让这些不美好的事物沾污了她神圣崇高的灵魂。从外表看来,黛玉是生活的弱者,但在精神意志上,她是人格的强者。朱光潜在《悲剧心理学》说:“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到底又必然是乐观的,因为他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,它激起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志”。

看黛玉惜花葬花,不也正在看现实世界,我们那似花开花落的人生吗?


后记:

《红楼梦》中对黛玉的描写几乎是无事闲坐时,不是愁眉,便是长叹,且常常无端端的哭泣,而这泪一落下,便难停,葬花和葬花吟也是在流泪下完成的。

卷二十三回(西厢记妙语通戏语,牡丹亭艳曲警芳心),黛玉见宝玉把落花放入大观园的池内,便对宝玉说一旦这落花流到有人家居住的地方,那些肮脏的水就把这些落花糟蹋了,便同宝玉背着花锄花帚,把落花拾入花囊,拿土埋上,等日子久了,土化岂不干净;卷三十一回(撕扇子作千金一笑,因麒麟伏白首双星),黛玉前往怡红院探访宝玉时,因丫头晴雯闹脾气,也未听出是她在敲门,因此吃了闭门羹。正当要离开时,忽然听见屋内传来宝玉与宝钗的嬉闹笑声,她对此产生了误解。次日芒种节时,大观园里的姑娘祭花送神,黛玉却无心于此,独自凝视地面上枯萎的落花,想起昨夜被人拒于门外的事,心中仍耿耿于怀。她独自到日前和宝玉一同葬花的花冢前,一边葬花,一边哭泣,一边吟唱葬花吟。

这几卷让我看了纠结,思绪混乱。我好奇她葬花的目的?为何她如此爱花,怜花自怜,自怜怜花?可是思考后,发觉葬花和哭泣这两个行为相互结合时,黛玉式那令人费解的行为就可以得到解释,这是一首她生活的悲歌,也是封建社会里她发出的哀鸣。葬花吟里的悲痛情感是她的身世感叹,她在大环境下的抱怨和哭诉,和对俗世偏见的抵抗。















曹雪芹、高鹗 :《红楼梦》
中华书局,20119月北京第15次印刷
写于2012年5月(湖南留学课业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